當前位置:首頁 |
|
|
|||||||
|
|||||||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或稱杭州至溫州鐵路Ⅰ期工程) 地理位置:位于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東陽市、磐安縣)、臺州市(仙居縣)、溫州市(永嘉縣、甌海區)境內。 建設內容與規模: ①正線工程:新建正線201.419km,起于義烏站,止于永嘉站,里程范圍DK114+800~DK317+293.47(其中金華境內100.173km,臺州境內33.426km,溫州境內67.82km);設車站7座,其中新建4座(橫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改建3座(義烏、永嘉、溫州南);正線新建橋梁67座-51.862km,隧道56座-137.195km;路基12.362km。新建牽引變4座,利用和擴容既有牽引變各1座。 ②配套工程:新建橫店存車場,占地29.3hm2,設5條存車線,其中1條兼做人工洗車線。新建溫州南動車運用所占地69.53hm2,總規模為12條庫線48條存車線,新建動車走行線共8.64km。包括:D1走行線D1DK0+000~D1DK4+720.6,長4.721km;D2走行線D2DK0+000~D2DK3+918.74,長3.919km。 線路走向:Ⅰ期工程起自杭長客專義烏站,出站后線路在滬昆高速公路和杭長客專中間行進,在溪干村附近上跨杭長客專以及滬昆鐵路后折向東南,沿義烏市在建疏港快速路行進,相繼跨越在建金華-義烏-東陽市域軌道交通、疏港快速路、東陽江、甬金高速公路、南江后在東陽市與橫店鎮之間槐堂村附近設橫店站,出站后線路穿過屏巖山向東南行進,跨越南江、諸永高速公路后沿諸永高速公路東側南行,相繼設磐安、仙居站后進入溫州市永嘉縣,在楓林鎮設楠溪江站,出站后南行在長源村附近設線路所預留往溫州東出岔條件,出線路所繼續南行,跨越溫州繞城高速后折向西,跨越甬臺溫鐵路、楠溪江后方向別接入甬臺溫鐵路永嘉站。 該鐵路為高速鐵路,設計速度350km/h,采用電力牽引。工程總占地1087.38hm2,其中永久占地461.01hm2,臨時占地626.37hm2。永久占地中路基工程78.43hm2,橋梁工程119.48hm2,站場工程218.5hm2,隧道工程44.6hm2。臨時占地中棄土(渣)場452.31hm2,施工生產生活區126.26hm2,施工便道47.8hm2。全線土石方挖填總量為4487.53萬m3,其中挖方3934.94萬m3,填方552.59萬m3,工程挖方盡可能利用為填方,利用方384.92萬m3,借方167.67萬m3(外購),總棄方3550.02萬m3。 項目投資估算總額361.72億元。環保措施投資23106.345萬元,約占總投資的0.64%。主體工程計劃2018年開工,2021年全線完工。先開段焦坑隧道已于2017年3月9日開工建設,焦坑隧道環評報告已于2017年1月22日獲浙江省環保廳批復(浙環建[2017]6號)。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工程涉及楠溪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都-屏巖省級風景名勝區、德勝巖省級森林公園、木口湖省級森林公園、四海山省級森林公園共5處重要生態敏感區,涉及2處縣級文物(永嘉墳山窯址、永嘉馬鞍山窯址)。線路穿越上述重要環境敏感區已分別獲得住建、林業、文物等相關主管部門同意。 工程涉及東陽市里山水庫、東陽市洋坑水庫、仙居縣西岙水庫/北岙水庫及北岙坑谷坦水庫3處水源保護區,均以隧道形式經過二級保護區,隧道洞口均不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對水源保護區無不利影響;方案已分別獲得東陽市、仙居縣人民政府同意。 評價范圍內共有聲環境保護目標76處,其中單位宿舍2處,行政辦公1處,學校2處,其余71處為居民區。76處保護目標中,有24處受既有鐵路噪聲影響,其中宿舍1處,居民區23處。 評價范圍內共有振動環境保護目標60處,其中1處養老院,其余59處均為居民住宅。其中正線沿線59處、溫州南動車走行線沿線1處。線路所經區域以農村環境為主,農村建筑為II、III類建筑,少數區段線路兩側分布有高層、小高層建筑。 新建220kV牽引變電所4座,并對220kV杭長客專新義烏牽引變電所主變進行擴容改造,上述5座220kV牽引變電所評價范圍內無電磁環境保護目標。沿線評價范圍內電視信號接收敏感點共有49處。 (三)主要環境影響預測情況 施工期: (1)工程施工期路堤填筑、路塹開挖、車站修筑等工程活動,將導致地表植被破壞、地表擾動,易誘發水土流失,以深路塹、陡坡路基、浸水路堤等特殊路基地段尤為突出。取土場、棄土(渣)場、施工場地平整、施工便道修筑等工程行為,使土壤裸露、地表擾動、局部地貌改變、原穩定體失衡,易產生水蝕。(2)工程對林地、菜地、耕地、魚塘等的占用將使當地的農業、林業等受到一定影響。(3)施工中的挖土機、打樁機、重型裝載機及運輸車輛等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振動會影響周圍居民區等敏感點。(4)施工過程中的生產作業廢水,尤其是鉆孔樁施工產生的泥漿廢水,以及施工人員駐地排放的生活污水可能會對周圍區域水環境造成影響。(5)施工作業對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揚塵污染,主要來源于土石方工程、地表開挖和運輸過程;燃油施工機械排煙、施工人員炊事爐排煙等也將影響環境空氣質量。(6)線路通過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區等,將對地表植被、環境景觀產生一定影響;施工噪聲、振動對野生動物產生驚擾。(7)線路跨越河流、水體時,水中墩施工使得泥沙浮起,使得水體濁度增大。 運行期: (1)對穿越生態敏感區的線路形式、隧道洞口、橋梁型式及墩臺布設等優化設計,并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施工后臨時用地的恢復,工程的建設和運營對工程沿線生態的影響能夠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2)在營運近期,全線76處噪聲敏感點中有69處超標,晝夜分別超標0.1~8.7dB(A)和0.1~12.0dB(A)。其中晝間超標敏感點59處,夜間超標敏感點69處;牽引變電所、動車運用所、存車場周邊6處敏感點,廠界噪聲均達標,但受鐵路正線噪聲影響,6處敏感點環境噪聲均超標。 (3)沿線的60處振動敏感點,環境振動預測值晝、夜間均為53.9~77.9dB,均滿足GB10070-88《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中“鐵路干線兩側”標準要求“晝間80dB、夜間80dB。 (4)工程新建220kV牽引變電所4座,各220kV牽引變電所評價范圍內無電磁環境保護目標。根據類比分析,4座220kV牽引變電所擬建站址評價范圍內工頻電場強度為10.9~29.0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49~1.90μT,均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應的要求。 (5)沿線共有49處電視收看敏感點,絕大部分居民采用有線電視或衛星天線收看電視,工程運營不會對沿線居民收看電視產生明顯影響。 GSM-R基站天線為中心沿線路方向兩側各24m、垂直線路方向各12m,垂直高度在天線架設高度至向下6m處的矩形區域可定為天線的超標區域。GSM-R基站超標區外輻射功率密度可滿足小于8μW/cm2,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應頻段的公眾暴露控制限值要求。 (6)工程運營期水污染源主要為溫州南動車所、橫店存車場及沿線7座車站(義烏站、橫店站、磐安站、仙居站、楠溪江站、永嘉站、溫州南站)產生的廢水。其中,溫州南動車所新增污水主要為高濃度集便污水、洗車廢水和檢修庫動車檢修廢水、一般生活污水;橫店存車場新增污水主要為少量洗車廢水、一般生活污水;其余各站均主要排放一般生活污水。溫州南動車所生產廢水經調節沉淀隔油池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集便污水經厭氧池預處理、SBR后續處理;橫店存車場生產廢水經調節沉淀斜板隔油池+氣浮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其余車站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達標后,納入市政污水管網系統。故工程不會對當地地表水環境產生較大影響。 (7)該工程采用電力動車組,運營期無機車廢氣排放;各車站不新建鍋爐,無鍋爐廢氣排放。 (8)生產廢物、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分別妥善處置,對環境無不利影響。 (四)擬采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預期效果 施工期主要環保措施:文明施工,使施工期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施工現場要設置硬質圍擋;施工現場灑水降塵。施工單位要加強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嚴格控制高噪聲設備的作業時間,避免夜間噪聲擾民。合理籌劃施工組織。盡量采用集中平行作業,縮短工期,減少干擾時間。對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敏感區采取防護措施。 運營期主要環保措施: (1)對本線與甬臺溫鐵路夾心地帶啟灶村實施整體搬遷,對距線路較近、規模較集中的敏感點設置2.3米高橋梁聲屏障13346延米,3.3米高橋梁聲屏障175延米,2.95米高路基聲屏障560延米,對永嘉站接長雨棚140米;對零散居民敏感點或設置聲屏障后未能遮擋的居民住宅設置隔聲窗47990平方米。對規劃敏感地塊預留聲屏障實施條件1800延米。遠期針對楓林鎮中學預留隔聲窗6000 平方米。在采取噪聲防治措施后,沿線現有敏感點和規劃敏感地塊聲環境均可達標或維持現狀水平。建設單位應配合沿線規劃部門,在未采取隔聲降噪措施時,工程在鐵路兩側300m區域內區域不宜新建學校、醫院和集中居民住宅區等敏感建筑。楓林鎮中學緊鄰楠溪江站,建議建設單位充分與地方政府溝通,對學校進行功能置換。 (2)環評要求在GSM-R基站選址時應避免超標區域進入居民點范圍。 (3)沿線車站及動車所、存車場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 (4)車站、存車場、動車運用所等的生活垃圾及含油抹布經收集,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置或清運至環衛部門指定的垃圾堆放點;動車運用所所、存車場、維修車間的廢蓄電池、少量危險廢物設置專門的貯存設施并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處理;一般性生產廢物經收集后利用。 (5)工程通過采取綠化、植樹、種草等植被恢復措施,對恢復、改善工程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將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是具有重要路網功能的區域連接線;是長三角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浙江省實現“1小時交通圈”的關鍵性工程;是集路網、城際、旅游與沿線經濟開發功能于一體的高速鐵路。工程建設有助于完善國家高速鐵路運輸網絡,增強區域干線高速鐵路網;促進沿線旅游資源開發、社會經濟發展。 本工程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6年修訂版中鼓勵類項目,不屬于自然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中的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符合《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年)》、《“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與沿線市縣的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 沿線涉及楠溪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都-屏巖省級風景名勝區、德勝巖省級森林公園、木口湖省級森林公園、四海山省級森林公園共5處重要生態敏感區,涉及2處縣級文物(永嘉墳山窯址、永嘉馬鞍山窯址),已分別獲得住建、林業、文物等相關主管部門同意。通過采取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嚴控施工廢水排放、采取生態修復、加強林木保護、加強景觀設計等一系列影響減緩措施后,本工程的建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評價針對超標噪聲敏感點逐一提出了聲屏障、隔聲窗、整體搬遷及接長站臺雨棚等污染防治措施,現狀達標的敏感點措施后滿足聲環境質量要求,現狀超標的敏感點措施后聲環境質量不惡化。其他污染物排放均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項目建設符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對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規定。本項目無重大環境制約因素、環境影響可接受或環境風險可控、環境保護措施經濟技術滿足長期穩定達標及生態保護要求,因此,從環境影響角度而言,項目是可行性的。 (六)征求意見的內容 征求意見的對象:受建設項目影響的公民、單位或團體。 征求意見的范圍:工程在環境影響、環保措施、對工程建設所持態度等環保方面的意見。 期限和公眾意見反饋途徑:通過郵件、電話、信件等方式向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反饋意見,請務必留下您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回訪。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自本公示信息在政務服務網發布起10個工作日。公眾可登錄下方鏈接下載查閱《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文。公眾若需補充了解相關信息,請在公示期間向環評單位聯系索要。 (七)聯系方式 ①建設單位: 杭溫鐵路籌建協調小組;聯系人:陶工;電話:13336123977;地址:杭州市江干區環站南路59號鐵四院杭州大廈。 ②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楊園和平大道745號(430063);聯系人:許工;電話:027-51185487 ;郵箱:xyang8000@163.com。 ③審批部門: 浙江省環保廳建設處,電話:0571-28869067,傳真:0571-28869009。 杭溫鐵路籌建協調小組 2018年3月9日 相關附件: 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文公開本.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