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
|||||||
|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等要求,現公示新建衢州至麗水鐵路衢州至松陽段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的相關信息,征求廣大公眾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意見: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新建衢州至麗水鐵路衢州至松陽段 項目位置: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龍游縣)、麗水市(遂昌縣、松陽縣)境內,全線共涉及2市4區縣。擴容改造杭衢鐵路擬建220kV建德南變電所位于杭州市建德市。項目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線路自杭衢鐵路衢江站引出,經過衢州市衢江區、龍游縣和麗水市遂昌縣、松陽縣,引入衢寧鐵路松陽站。 功能定位:本項目是長三角多層次軌道交通中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是打造浙江省“大花園美麗通道鐵路網”的關鍵性工程;是助力浙閩皖贛四省邊界旅游一體化發展的牽引性工程;是實現旅游、國土開發,兼顧城際功能的區域連接線。 工程建設內容:正線全長95.140km,引入衢江站上行繞行段線路長度4.863km。本線至杭衢鐵路杭州方向聯絡線(簡稱杭衢聯絡線)起自杭衢鐵路新建方村線路所,終于衢麗鐵路衢州至松陽段上西線路所,下行聯絡線線路長度5.739km;上行聯絡線線路長度5.773km。 鐵路等級為高速鐵路、客運專線,設計速度目標值為200km/h、預留250km/h。正線數目為雙線,采用電力牽引,運行動車組列車。線路以鋪設有砟軌道為主,長度1km及以上的隧道和隧道群鋪設無砟軌道。正線有大中橋38座30416.17延米,杭衢聯絡線有特大橋7座9078.77延米。新建隧道18座55.461km。正線橋隧比90.3%。沿線分布衢江、龍游、遂昌西和松陽4個車站,其中衢江、遂昌西為新建車站,龍游站和松陽站為利用既有站改造。因與杭衢聯絡線接軌,設置方村線路所、上西線路所。新建遂昌西綜合維修車間、龍游綜合維修工區。新建下田畈、遂昌西2座220kV牽引變電所;對杭衢鐵路擬建的220kV建德南牽引變電所進行改擴容改建。投資概算總額為181.94億元。總工期3年半(42個月)。 規劃符合性:本項目為鐵路新線建設,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21年第49號)中鼓勵類項目。符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年)》(發改基礎〔2016〕1536號)、《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發改基礎〔2020〕529號)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發改基礎〔2021〕811號)的要求。線路走向基本符合沿線市縣區總體規劃、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符合《浙江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衢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麗水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符合環境功能區劃。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主要環境敏感目標:①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穿越生態敏感區3處,即龍游縣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龍游縣靈山港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和松陽縣西北部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穿越長度合計約10.77km,占地合計0.043hm2。以路基、橋梁形式穿越龍游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塘垅瓷窯址的建設控制地帶,全長約214m,其中路基158m,橋梁56m。評價范圍內有古樹分布有7株(已掛牌)即樟樹5株、三角槭1株和馬尾松1株,其中項目征地范圍內有古樹2株為樟樹和馬尾松。評價范圍內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42種。②水環境保護目標:涉及龍游縣農村飲用水水源——靈山港(沐塵水庫)水源的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正線隧道穿越二級保護區陸域3487m;陽山隧道進口輔助坑道長度755m穿越水源二級保護區陸域,二級保護區內無地面工程。正線以隧道為主(1950m),少量橋梁(約800m)、路基(約50m)形式穿越準保護區,準保護區范圍內線路長2.8km。③聲環境保護目標:51處,其中線路兩側51處,牽引變電所評價范圍內無聲環境保護目標分布。④振動環境保護目標:36處,其中地上段32處;地下段4處。⑤電磁環境評價范圍內無電磁環境保護目標。 噪聲、振動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 注:1.“水平距離”一欄表示工程拆遷后敏感點距本工程或既有線外軌中心線的水平距離,本工程地上段外軌中心線30m以內區域已納入工程拆遷;2.“高差”一欄中正值表示敏感點地面高于軌面,負值表示敏感點地面低于軌面。 (三)主要環境影響預測情況 施工期:(1)橋墩鉆孔、路堤填筑、隧道開挖、車站及維修車間(工區)修筑等工程活動,將導致地表植被破壞、地表擾動,易誘發水土流失。(2)工程占用耕地、魚塘等,將使當地的農業、林、水產養殖業等受到一定影響。(3)施工作業、施工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振動會影響周圍敏感點。(4)施工作業廢水,尤其是鉆孔樁產生的泥漿廢水,施工駐地排放生活污水若管理不善,可能會對水體水質造成影響。(5)施工作業引起揚塵污染,主要來自土石方工程、地表開挖和運輸過程以及拌合站等大臨工程。(6)占地對地表植被、環境景觀產生一定影響;施工噪聲、振動對野生動物產生驚擾。(7)跨越河流等水體時,如施工管理不善,橋梁施工可能污染水體。(8)擬占地范圍內的古樹優先采取路線避讓保護,紅線范圍內的2株古樹,因地形和技術標準原因無法避讓,采取就近移栽保護措施,對鐵路占地區外的保護植物與古樹采取原地掛牌保護措施。(8)項目以隧道為主穿越生態保護紅線,工程建設會造成橋梁及隧道洞口永久占地范圍內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的永久消失;會造成沿線施工場地、臨時用地范圍內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的暫時消失;工程施工和運營將改變原有動物的生境,但線路兩側生態環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受影響動植物資源均為地區常見類型,工程建設對沿線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有限,對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影響可控,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 運營期:(1)生態環境:設計采用以橋代路、以隧代路、永臨結合、合理調整土石方平衡等一系列措施,從源頭上減少了對土地資源的占用,但仍將占用部分耕地,使這部分農用地轉變為交通用地,失去農業生產能力和一定的生態調節能力,施工結束后,通過清理現場、復耕等措施,逐步恢復臨時占地的土地功能。工程堅持對基本農田“占一補一”的原則,可減輕對基本農田的影響。工程施工將造成永久占地內植被的永久性消失和臨時用地內植被的暫時性消失。由于這些植物種類均為區域內常見種,分布范圍廣,分布面積大,不會造成區域植物種類的減少,更不會造成區域植物區系發生改變。 (2)聲環境:①從排放標準而言,新開廊道外軌中心線30m處近期預測值晝間為48.4~68.7dB(A),夜間為41.9~62.7dB(A),對照《鐵路邊界噪聲限值及其測量方法》(GB12525-90)及其修改方案中表2的限值要求,即晝間70dB(A)、夜間60dB(A),近期晝間均可達標,夜間1處超標2.7dB(A)。既有廊道外軌中心線30m處預測值表明,近期預測值晝間為60.1~66.0dB(A),夜間為54.3~62.6dB(A),對照《鐵路邊界噪聲限值及其測量方法》(GB12525-90)及其修改方案中表1的限值要求,即晝間70dB(A)、夜間70dB(A),近期晝間、夜間均達標。沿線噪聲影響主要為列車運行噪聲對沿線住宅等敏感點產生不利影響。在未采取措施情況下,沿線51處聲環境敏感點近期環境噪聲預測值晝、夜間分別為50.0~71.1dB(A)和45.0~64.0dB(A),對照相應標準,超標的有36處聲環境保護目標,其中晝間15處超標,夜間35處超標,晝夜分別超標0.1~6.8dB(A)和0.2~10.7dB(A)。②3座牽引變電所廠界噪聲為廠界噪聲為47.4~47.9dB(A),對照《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之相應標準限值要求,可達標。 (3)振動環境:對照GB10070-88《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中“鐵路干線兩側”標準要求“晝間80dB,夜間80dB”,沿線36處振動敏感點和1處振動規劃敏感地塊環境振動預測值晝間、夜間可達標。 (4)水環境:各車站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排放水質達到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動車組列車配備有集便污水收集裝置,不會沿途拋灑污水、廢物,因此運營期不會對沿線水體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5)電磁環境:根據類比,新建2座220kV牽引變電所(下田畈變、遂昌西變)及杭衢鐵路擬建的220kV建德南牽引變電所擴容后圍墻處產生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均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規定的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的公眾暴露控制限值要求。GSM-R基站以以天線為中心沿線路方向兩側各24m、垂直線路方向12m,垂直高度在天線架設高度至向下6m處的矩形區域可定為天線的超標區域(控制區),即超標區外輻射功率密度可滿足小于8μW/cm2。 (6)大氣環境:動車組列車由電力牽引,運營期無機車廢氣排放;不新建鍋爐,無鍋爐廢氣排放。車站、維修車間的職工食堂油煙經過油煙處理系統凈化后,排放濃度滿足《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的相關要求。 (7)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經定點收集并及時清運,交由當地環衛部門處理;綜合維修車間、工區少量的危險廢物交由有相應危廢類別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置,場內需配套危險廢物貯存設施;鐵屑等生產廢物集中收集后回收利用,經上述處理后運營期項目固體廢物對環境影響不大。 (8)環境風險:主要體現在施工期對地表水體的污染;隧道涌水導致水資源漏失。本工程不運送有毒有害物質,運營期基本無環境風險。 (9)文物保護的影響:項目不涉及龍游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塘垅瓷窯址的保護范圍和本體,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未建設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現場調查過程中未發現古瓷片,工程不會對文物保護有影響。龍游縣文物局以龍文物函〔2022〕1號文《關于新建衢州至麗水鐵路前塘瓏瓷窯址段選址意見的函》原則同意項目選址。 (四)擬采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預期效果 施工期主要環保措施:對噪聲較大的機械采取隔聲措施,盡量遠離敏感點布置。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夜間盡量不施工或安排低噪聲作業。協調好車輛通行的時間,夜間運輸減速緩行、禁止鳴笛。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施工作業設置噪聲自動監測系統。施工營地設化糞池,施工場地排水口設施中和沉淀池、隔油池、蒸發池等。加強施工機械設備養護及廢油收集。橋梁水中墩需設鋼圍桶,橋梁基坑出渣不得排入水體。在陽山隧道出口、觀音堂隧道進口設置污水處理措施,采用調節沉淀+泥水分離工藝。隧道施工廢水經處理后,回用于隧道施工。禁止施工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隨意排入水體。施工現場設硬質圍擋,灑水噴霧降塵。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委托環衛部門處理;建筑廢料要及時清運,可送到建筑垃圾處置場或作妥善處置。占地紅線范圍內的2株古樹,采取就近移栽保護措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依法依規辦理相關手續,并做好移栽后管養工作。對鐵路占地區外的保護植物與古樹采取原地掛牌保護措施,嚴格控制施工界線,與古樹主管部門一起做好施工保護及修枝方案,施工前做好圍欄防護。龍游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塘垅瓷窯址段,施工單位明確沿線文保單位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施工過程需嚴格按照劃定紅線范圍進行,嚴禁隨意擴大施工。加強文物保護宣傳,設置宣傳牌,增強施工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 運營期主要環保措施:(1)對噪聲超標的敏感點采取聲屏障、隔聲窗措施,使得聲環境達標或維持現狀,采取隔聲窗的敏感建筑滿足室內使用功能要求。遠期建設單位應開展跟蹤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時增補和完善隔聲窗措施。規劃地塊預留聲屏障設置條件。(2)沿線振動敏感點的振動預測值可達標,無需采取專項減振措施。運營中應及時修磨軌面,加強軌道不平順管理。(3)各站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4)GSM-R基站選址時應避免超標區域進入居民點范圍。新建牽引變電所最終選址時,盡量遠離居民區、學校、醫院等電磁環境敏感目標。(5)車站及維修車間(含工區)職工食堂安裝油煙凈化系統,油煙處理效率需滿足《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的要求,食堂排氣筒的高度應滿足《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HJ554-2010)的要求。(6)生活垃圾定點收集、存儲,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經鑒定為危險廢物的固廢,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7)工程通過采取綠化、植樹、種草等植被恢復措施,對恢復、改善工程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將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采取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嚴控施工廢水排放、生態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系列影響減緩措施后,工程建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強化跨河橋梁施工、涉水隧道施工的污染風險防范措施,建立風險監控臺帳,實行環境風險過程控制,形成風險應急機制,制定應急預案。 措施預期效果:評價針對超標噪聲敏感點逐一提出了聲屏障、隔聲窗等措施,對距線路較近、規模較集中的敏感點設置聲屏障;對零散分布或設置聲屏障后還未達標的居民住宅設置隔聲窗,措施后滿足聲環境質量要求、維持現狀或滿足室內使用功能。沿線環境振動預測可達標。其他污染物排放均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通過采取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嚴控施工廢水排放、采取生態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景觀設計等一系列影響減緩措施后,工程建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采取環評提出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后,項目環境風險符合要求。 (五)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結論 新建衢州至麗水鐵路衢州至松陽段是長三角多層次軌道交通中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是打造浙江省“大花園美麗通道鐵路網”的關鍵性工程。項目建設對補齊衢州、麗水地區客運鐵路短板,改善浙西南地區交通條件,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鼓勵類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符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等相關規劃;工程選線合理,與沿線市縣的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符合《浙江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及衢州市、麗水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管控要求。 本項目穿越3處生態保護紅線,建設單位已組織編寫工程穿越生態保護紅線線路唯一性及環境影響分析專題報告,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報送蒼南至泰順高速公路等2個建設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避讓論證意見的函》(浙政函〔2022〕35號)出具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避讓論證意見,并報送自然資源部辦理相關項目用地手續。項目穿越龍游縣農村飲用水源靈山港(沐塵水庫)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龍游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以《龍游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關于征求新建衢州至麗水鐵路衢州至松陽段經靈山港飲用水源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方案意見的函〉的反饋意見》復函同意。通過采取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嚴控施工廢水排放、開展環境監測、生態監測、采取生態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景觀設計等一系列影響減緩措施后,工程建設不會對沿線生態環境、水源地保護造成不利影響。項目穿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塘垅瓷窯址建設控制地帶,龍游縣文物局以龍文物函〔2022〕1號文《關于新建衢州至麗水鐵路前塘瓏瓷窯址段選址意見的函》原則同意項目選址,后續建設單位需依法履行報批程序,做好文物影響評估和開展考古勘探調查發掘工作。評價針對預測超標聲環境保護目標逐一提出了聲屏障、隔聲窗措施,使沿線集中分布聲環境保護目標的聲環境質量達標或不惡化;采取隔聲窗措施可使零散的敏感建筑或采取聲屏障措施后仍超標的敏感建筑滿足室內使用功能。同時考慮到工程運營遠期的不確定性,遠期應根據車流增長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工程其他污染物排放均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項目建設符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對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規定。項目選線合理、無重大環境制約因素、環境影響可接受或環境風險可控、環境保護措施經濟技術滿足長期穩定達標、生態保護要求。因此,在采取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措施,減少由于本工程建設和項目運營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影響及文物影響,做好事故預防及應急預案。在認真落實本報告書中有關措施、控制環境風險的前提下,從環境影響角度而言,項目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見的內容 ①征求意見的公眾范圍:受本建設項目影響的公民、單位或團體。 ②征求意見的范圍:征求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注: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規定,涉及征地拆遷、財產、就業等與項目環評無關的意見或者訴求不屬于項目環評公參內容)。 ③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和途徑:您可通過公示網站下載電子問卷調查表,通過信函、電子郵件等方式,在規定時間內將公眾意見表發送至指定郵箱或郵寄至建設單位,反映與本項目環境影響有關的意見和建議。 ④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全文的網絡鏈接及查閱紙質報告書的方式和途徑: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全文電子稿見浙江政務服務網(https://www.zjzwfw.gov.cn/col/col1457468/index.html)中本項目征求意見稿公告的附件1,紙質稿存于建設單位處。 ⑤公眾意見表的網絡鏈接:浙江政務服務網(https://www.zjzwfw.gov.cn/col/col1457468/index.html)中本項目征求意見稿公告的附件2。 ⑥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2022年6月15日至2022年6月29日。 (七)聯系方式 ①建設單位:浙江衢麗鐵路有限公司;電話:0578-3034625(唐工);地址: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中山街北126號麗水日報社大樓(郵編:323006),郵箱:xyang8000@163.com。 ②環評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電話:18607146111(許工)。 ③審批部門: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電話:0571-28869151。 (八)環評報告審批前公示 在報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前,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本)還將在環評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crfsdi.com.cn/)進行公開,屆時公眾可上網查閱。 浙江衢麗鐵路有限公司 2022年6月15日 相關附件: 附件1 新建衢州至麗水鐵路衢州至松陽段 環境影響報告書 (征求意見稿).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