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整版報道:內調理外養顏巧開發,海灣靚了 浙江又有3地獲評國家級美麗海灣,總數5個居全國第三 | ||||||||
|
||||||||
美麗海灣正成為人們時尚的出游選擇。春節假期,位于國家級美麗海灣——洞頭諸灣的溫州市洞頭區韭菜岙沙灘,連日舉辦蹦迪、篝火晚會等活動,吸引了各地游客參與?!拔覀円患胰伺牧撕枚嗾掌?、視頻,發朋友圈收到很多點贊!”游客張女士說。韭菜岙沙灘春節假期日均接待游客三四千人次,周邊民宿也都是滿房狀態。 浙江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從北向南排布著30多個海灣。日前,臺州大陳島諸灣、溫州沿浦灣、舟山嵊泗諸灣這3個海灣被評為國家級美麗海灣,為東海片區最多。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進美麗海灣建設,為群眾提供優美海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2022年至今已開展三輪國家級美麗海灣評選。此前溫州洞頭諸灣、溫州南麂列島諸灣已入選,浙江美麗海灣共有5個,總數位列全國第三。 其實,浙江建設美麗海灣的先天條件并不優越:長江口—杭州灣一帶入海泥不易沉降,影響近岸海域水質。而且沿岸人口產業密集,入海污染物治理壓力較大。浙江海灣是怎樣突破重重不利因素,實現美麗蝶變的? 垃圾回收用上區塊鏈 因地制宜修復生態 “海漂垃圾的位置得看風向、看洋流,上半年和下半年都不一樣?!睅滋祜L浪過后,大陳島梅花灣村村民黃海賓駕著小船前往一處岙口,“有些地方人走不到,就要開船去撿。” 今年60歲的黃海賓是土生土長的老漁民,10年前洗腳上岸后,他承包陸上垃圾回收站,隨后又管起了海上垃圾,漁船也換成了垃圾清理船。回收的塑料垃圾可以納入“藍色循環”體系,通過集中轉運和加工,再加上區塊鏈記錄和國際認證,再生塑料就能在國際市場實現高值化再利用。 2023年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的海洋塑料治理模式“藍色循環”,最初就誕生在大陳島。在大陳島一處山坡下,還建起了面向游客和村民的海洋垃圾收集儲存站點“小藍之家”,鼓勵大家把手中的塑料瓶、塑料餐盒投入站點。 “以前島上偏原生態,隨著大陳島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正在探索邊保護邊開發?!迸_州市生態環境局椒江分局黨組成員洪燕說。2020年起,由浙江大陳島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全島實施邊坡加固、碼頭整改、林相改造等生態修復工程。 其中,人工沙灘是海灣修復的“重頭戲”,它既能保護岸線不受海浪侵蝕,也是打造生態景觀的基礎。確定3個沙灘點位后,團隊在總長908米的砂質岸線鋪下了20多萬方沙子。在敞開式沙灘,他們還細心地在底部鋪設仿礁石和顆粒較大的軟石,盡可能避免沙灘流失、偏移和淤積。 與大陳島諸灣有所不同,浙江首個獲評的國家級美麗海灣——洞頭諸灣走過了“先開發后保護”的治理之路。2006年,洞頭推進“半島工程”,填海造陸雖然為發展爭取了空間,卻也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平衡。 “當時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如現在,就地開挖山體和沙灘去造橋修路,導致植被破壞、岸線損失,生物多樣性和抗災能力都下降了。”洞頭區海洋經濟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區藍灣辦主任李昌達說。 2014年,當地開始謀劃整治海島環境,并成功爭取到兩輪國家級“藍色海灣”項目——這是由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在沿海地區推進的海洋生態修復工程。6年里,由洞頭區藍灣辦牽頭實施,共修復15個沙灘、卵石灘和25萬平方米山體,建成23公里親海廊道。 開車前往洞頭區霓嶼島,外圍是萬畝海藻場,沿岸是千畝紅樹林,岸灘上則是百畝檉柳林,這是人工引種的三重綠色屏障?!棒~類、貝類喜歡在海藻叢中生長和捕食,利于恢復近海生態系統。檉柳和紅樹可以固碳、消浪、防洪,我們還要繼續做好養護管理。”李昌達說。 海灣還有了智慧設備的守護。以往靠人工出海采樣來監測水質,不僅成本高,還不精準。去年,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洞頭分局投資200萬元,引進了美麗海灣海水自動監測浮標站。它能每4小時自動獲取海水水質數據,每天做1組數據質控校準,一旦有海域污染還會及時預警。此外,3條海洋垃圾攔截帶守在重點岙口前,自動收集海浪推來的垃圾,只需每周人工回收一兩次。 事實上,每個海灣有不同的稟賦,修復生態必須因地制宜。 比如,南麂列島已經有多個保護區“頭銜”,當地逐步外遷核心區居民,將島上1500多人降至600多人,每天僅限1800名游客上島,為多彩生物讓出生活空間。 隨著三澳核電站開建,溫州沿浦灣原本偏僻的漁村涌入大量外來人口,當地新建生活污水處理廠,整治漁船、合并漁港,推廣海水生態養殖,保護好水環境。 嵊泗列島以“中國貽貝之鄉”著稱,養殖泡沫浮球容易破碎,形成塑料污染,近年已全部替換成環保浮球。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增殖放流,一度消失的海豚、海獅、虎鯨重現海灣…… 承接綠色紅利 農文旅聯手“掘金” 午后的洞頭東岙沙灘,村民們正在把鰻魚、海蝦、烏賊等海貨依次懸掛曬干。每年,村里這項營生的總產值有數百萬元。 “海灣整治時修復了沙灘、建設了廣場?!睎|岙村黨支部書記洪求偉告訴我們,夏天游客多,村民可以賣小吃、游泳用品,攤位月租金達800元;冬天村民可以做魚鲞,每戶收入有十幾萬元。 在李昌達的回憶里,這里曾又臟又臭,“以前,洗衣服、洗菜、沖廁所的水直排沙灘。村里三間兩層的房子,一年2000塊租金都沒人要。”村民以養殖和捕魚為生,但環境污染、漁業衰退,不少人只能外出打工。 “現在產業結構大變樣。”洪求偉說,村里不見了漁船,但民宿開到第108家,商鋪、餐飲也有55家,村民回來了,常住人口從700多人增長到1400多人,去年人均年收入提升到7.8萬元,“現在誰也不能挖沙子、倒垃圾,大家都會自發保護海灘?!?/p> 如今,美麗海灣建設帶動了文旅熱潮,各地正在積極承接這份綠色紅利。 去年,“洞頭諸灣·共富海上花園”EOD項目(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投入超3億元,在治理生態的同時開發四個片區的文旅項目。大陳島也修復多個紅色歷史遺跡,打通環島綠道,建設一批文旅基礎設施。 大陳島開發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等全島建設完工,度假游客可以打卡觀景書吧,入住東海明珠大酒店,處處都有270°海灣美景;歷史愛好者可以走進甲午巖和梅花灣景區,訪思歸亭、看兩岸館,在墾荒劇院觀看演出;“軍事迷”可以參觀退役的戰斗機、坦克和軍艦…… “現在的大陳島現代氣息更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贝箨愭傁嚓P負責人說,去年“五一”甲午巖景區開業,來島上的游客更多了。 美麗海灣也滋養了生態農業。 在蒼南縣沿浦鎮,許多村民養殖紫菜、貽貝、蟶子等。以前,生活污水和養殖尾水無序排放,海灣水質一度惡化。“最多一年有十幾次赤潮,紫菜、海帶一沾上就得病,整年顆粒無收?!辨傓r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陳詩凱說。 2015年,沿浦灣開始人工引種紅樹林。經村干部動員,數十戶養殖戶或轉場或轉業,為紅樹林讓出灘涂。同時,農業農村部門建設沉淀池、過濾壩,生態化治理養殖尾水后再排放…… 如今,1700多畝紅樹林里僅水鳥就有80余種,其中瀕危水鳥物種4種?!巴顺睍r招潮蟹爬出洞口,鋪滿整片灘涂。夏秋季還能看到青蟹在爬動?!标愒妱P欣喜地說,有了紅樹林這個“海岸衛士”,養殖收成明顯好轉,去年養殖戶戶均收入達到15萬元。 紅樹林價值轉化還有更多可能。沿浦灣正在規劃2.5公里觀光棧道,計劃結合蒼南168黃金海岸線文旅品牌,打造灘涂體驗游。而洞頭正在試驗“紅樹林+青蟹+瓦缸”生態養殖模式,預計紅樹林青蟹比市價高20%,今年一期產值近100萬元。 通過增殖放流、封礁育貝等生物資源恢復工作,南麂列島的海洋生物資源日益豐富,為大黃魚提供了餌料和良好的生長環境。近岸高密度的傳統魚排養殖模式可能影響海水水質,為實現可持續開發利用,如今的生態養殖模式正向深海發展。 南麂島大黃魚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型潛水式球形網箱水深在12米至20米之間,建設標準更高,對海灣的污染也更少?!斑@樣養的大黃魚活動量大,體形修長,把鰓掰過來可以遮住眼睛,一斤能賣200元?!蹦壳?,島上年產2400余噸大黃魚,產值達3.1億元。 美麗海灣建設提速 既要“輸血”也要“造血” 溫州有8649平方公里海域,共9個海灣。三批國家級美麗海灣評選中,溫州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三年上榜的城市。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海洋處處長陳淵介紹,2024年年底,省生態環境廳等11部門印發《浙江省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浙江要在2027年前建成18個以上美麗海灣,超過全省海灣總量的一半。這批待建設的海灣覆蓋嘉興、寧波、舟山、臺州和溫州沿海5市。 一直以來,環保事業大多為政府性投入,投資大、周期長、產出難。目前,美麗海灣沒有設置專門資金,調動各方積極性仍有難度。接下來,溫州打算把漁寮灣、溫州灣、樂清灣打造成美麗海灣,挑戰不小?!斑@就必須要尋求多渠道資金‘輸血’。”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處長張甲說。 比如,洞頭、大陳島、嵊泗列島都爭取到國家級“藍色海灣”項目,洞頭共獲兩輪超5億元資金;南麂列島有各類保護區對應的國家資金補貼,去年還爭取到財政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3億元;沿浦灣獲得省生態環境廳首批“811”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工程、省水利廳海塘安瀾工程等資金。 綠色金融也是重要來源,洞頭、大陳島正在實施或謀劃生態環境部EOD項目,為此洞頭已獲得國開行的23億元長期低息貸款。 溫州還有民營經濟優勢,率先探索社會資本參與的模式。 水上運動、民俗表演、音樂節……洞頭木心合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承包韭菜岙沙灘,以文旅開發“養”生態修復,形成內部自循環?!拔覀冐撠熒碁?、海域、岸線的保潔和修復,同時開發年輕化、時尚化的游樂項目,從2021年運營以來已實現盈利,還帶動周邊鄉村增收。”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此外,陽光壹佰房地產公司也通過承包海灣沙灘、建設度假酒店實現可持續運轉。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美麗海灣建設投資中,省級環保專項資金下達2065萬元,“811”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工程資金下達1600萬元,激勵引導沿海地方累計投入約80億元。 另一方面,要開辟新模式“造血”。除了在農文旅方面不斷創新,美麗海灣還有綠色低碳屬性,各地都對碳交易寄予厚望。 比如,大陳島和沿浦灣分別獲得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溫室氣體核查認證,均達到“負碳”水平(即溫室氣體吸收量大于排放量)。如果按照全國碳市場約100元/噸計算,富余的碳匯能帶來可觀收益。 這些年,大陳島開展全省首筆海洋藍碳(貝類)交易,建設“椒藍碳”資產交易平臺,發放“椒藍貸”綠色碳匯貸款;蒼南也組織完成了紅樹林碳匯交易9筆,完成全省首例海洋碳匯交易和全省首例漁業碳匯交易。 不過,這些實踐仍處于探索階段?!半S著海內外碳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美麗海灣的低碳屬性將被重新定價,更好地實現‘兩山’轉化?!睆埣渍f。 美麗海灣的價值日益凸顯。 “如果海洋環境不理想,生態環境部門就會對涉海項目進行限批,放慢區域開發的進度。因此,環境和土地、能源一樣,是經濟發展的一大要素,要算一筆總賬。”一位溫州干部說,隨著生態修復、水質提升,洞頭環境越來越美。去年底,浙江(華東)深遠海風電母港大項目落地洞頭,計劃打造千億級風電產業集群。美麗海灣建設正不斷釋放區域發展潛力。 (記者 胡靜漪 王艷瓊 羅亞妮 沈晏 通訊員 李筱盼 周洛嫣 黃琳 丁馬林)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