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套进入30P,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一本伊在人香蕉线观新在线,婷婷六月激情

當前位置:
《浙江日報》頭版:綠色,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浙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年
發布日期:2025-08-11 16:38 瀏覽次數: 來源: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1.jpg

開欄的話: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

從安吉余村出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塑造浙江、深遠影響中國、深得世界贊譽。本報今起推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專欄,走進時光長卷,回溯和總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年浙江實踐的壯闊歷程。

中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1世紀之初,浙江經濟高歌猛進,但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也陷入缺地、缺電、缺水等要素制約的瓶頸,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浙江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20年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千萬工程”“螞蟻森林”“藍色循環”先后獲得聯合國最高級別環境獎項“地球衛士獎”。

2023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提出新要求,“堅定不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建立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行進在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均衡和諧、經濟轉型升級的道路上,綠色正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護美綠水青山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以“811”行動為抓手,浙江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和修復,守好綠水青山。

開車前往溫州市洞頭區霓嶼島,外圍是海藻場,沿岸是紅樹林,岸灘上還有檉柳林,這是人工引種的三重綠色屏障。

洞頭區海洋經濟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李昌達告訴記者,當地花6年時間修復15個沙灘、卵石灘和25萬平方米山體。2021年,洞頭諸灣獲評國家級美麗海灣,作為全國首批、浙江首個,在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中率先打造樣板。

“問題在海里,根子在陸上”。以入海河流為重點,浙江一體推進陸源污染治理、入海氮磷控制、流域生態保護,開展海塘岸帶環境綜合整治。相比2020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全省23條國控入海河流總氮濃度下降16.7%,總磷濃度下降36.2%,已建成5個國家級美麗海灣,數量居全國前列。

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在浙江大地鋪展開來。

20年間,浙江接續實施5輪“811”系列生態環保行動,河長制、“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區、全域“無廢城市”建設……這些創新機制,有的在浙江率先試點,有的從浙江走向全國。

2004年至2024年,浙江地表水省控以上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從41.9%提高到98.6%,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6.1微克/立方米,總體環境質量居長三角第一,實現從局部環境惡化到全域顯著改善的歷史性跨越。

浙江還大力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麗水九龍濕地的螢火蟲種群數量恢復至百萬只以上;舟山五峙山列島成為珍稀鳥類中華鳳頭燕鷗的全球第二大繁殖地,朱鹮、百山祖冷杉、安吉小鯢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不斷擴容,構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

近些年,浙江環保經驗屢屢登上國際舞臺:甌江源山水工程榮獲聯合國生態恢復旗艦項目,嘉興、紹興、麗水等地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榮獲“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稱號,“綠色亞運”“無廢亞運”成為杭州亞運會的鮮明標識,浙江成為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做大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從“千萬工程”起步,浙江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實現綠色共富。

走進治理后的義烏市李祖村,村口的閑置水塘樓德塘被打造成年增收80萬元的網紅景點,村子里老宅變身,孕育出扎染工坊、咖啡館等新興業態。

李祖村鄉村運營職業經理人、農創客金靖講述了昔日“水牛角村”的華麗轉身——如今,這里聚集了271名農創客、73家創客業態,2024年全村總銷售額超7000萬元,游客量突破百萬,村集體收入躍升至46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6.6萬元。

這些年,浙江全域打造詩畫浙江和美鄉村,深入實施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推進“五整治一提高”“三改一拆”“四邊三化”專項行動,開展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一村一幅畫、一縣一風光”成為浙江的獨特景象。

良好生態蘊含的經濟價值,正在源源不斷地創造綜合效益。

7月16日,麗水市松陽縣竹源鄉橫崗村村集體和松陽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下合同,橫崗村全村整體的生態資產打包“賣”出938萬元,這也是全國首單傳統村落特種生態資產權益交易。

立足山區海島縣資源稟賦,浙江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布全國首部省級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標準,推出“生態信用貸”“取水貸”等綠色金融產品,積極推進竹林碳匯交易、海洋藍碳交易等試點。山水林田有了標定價格,零散生態資源還能聚合、打包,實現點“綠”成金。

此外,多項機制支撐了“環境有價”理念的推廣——浙江率先探索全省域及跨省域生態補償機制,深化綠色發展財政獎補、多元化投融資等,因地制宜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累計入庫項目50個,帶動投資約1400億。

截至目前,浙江創成4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14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數量位居全國第一。20年來,浙江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45縮小至1.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全國各省區首位,美麗經濟成為城鄉均衡發展的強勁引擎。

鍛造綠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浙江持續推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引領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

在湖州市長興縣,經過先后兩輪整治提升,鉛蓄電池行業向新能源電池轉型升級。通過重組整合,企業數量從175家減少到16家,產值卻增加了14倍,稅收增加了16倍,涌現出天能、超威兩家產值超千億元的上市公司。

20年來,浙江迭代升級“991”系列行動,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實施差異化用水、用能、排污等資源要素配置,“十四五”時期累計推動83個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總投資規模超7000億元,實現了由粗放型增長到綠色低碳發展的轉變。

“3060”雙碳目標下,浙江從源頭加速能源體系綠色變革。

2017年,浙能集團與浙大合作研發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獲得浙江省首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為了讓每度電更加清潔,浙能集團在全國率先完成燃煤電廠脫硫、脫硝和超低排放改造,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實現清潔化生產的大型發電集團。

與此同時,浙江高質量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國網浙江電力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內電源裝機達到1.65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占電源總裝機比重超過50%;光伏裝機5947萬千瓦,超過煤電成為浙江第一大電源,較去年同期增長53.4%。

過去20年間,浙江煤炭消費占比降至40%以下,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單位GDP能耗下降超過38%,降幅位居全國前列。

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浙江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近年來,全省加快培育“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今年上半年,省內高技術產業投資額達1980億元,增速達15.2%,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達9.8%,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更多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正培育壯大浙江綠色生產力。

如今,全省生產總值從2004年的1.15萬億元躍升到2024年的超9萬億元,以占全國1.1%的土地、2.9%的用水量、4.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6.7%的國內生產總值。

浙江大地上,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社會新風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社會影響力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深層、最持久的內生動力,推動浙江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贏。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